死亡死亡,是人類永遠逃不過的話題,甚至可以說是最后的歸屬,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,尤其我們中國人,死亡似乎成了一個禁詞,一種恐懼的情緒,甚至有些人認為死亡的過程,身體會接受來自第三世界的“萬般折磨”,但是死亡真的有這么恐懼嗎死亡?
科學家說:“死亡對死者來說,是一個無懼美好的過程,在人體心臟停跳后,大腦會為了彌留之際的你,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?!?/p>
這次小妙不拿疾病說事兒,而是說說“壽終正寢”,也就是我們說人漸漸地老去,最終走向死亡是一種什么樣的過程。
“壽終正寢”在醫學上有個術語叫——自然死亡,自然死亡是人體不斷衰老,各項機能退化,最終引起的死亡,而不是意外或重大疾病突然導致的死亡。
這種生物衰老以細胞衰老為單位,各種老年病都以細胞衰老為基礎,細胞衰老引起的細胞增殖能力下降是導致器官萎縮、衰老以及機能減退的根本原因之一。這也就是為什么,人老了之后臉會越來越垮,皮膚會越來越松弛的原因。
衰老的細胞通過衰老伴發分泌現象,還會影響周圍和遠隔部位的細胞,從而引發慢性炎癥樣的反應。
隨著細胞的“凋零”,身體的視力和聽力下降。在五宮中,眼睛是衰老最快的器官,到了50歲左右就會出現視力模糊、老花等衰老癥狀。隨著眼睛的衰老,還會出現白內障等可能致盲的疾病。據英國皇家聾人協會的資料顯示,在30~40歲左右,會出現聽力障礙,到了65歲,近 50%的人會出現聽力減退。
其次,出現牙齒問題。在步入衰老后,由于唾液的分泌量減少,牙齒就更容易發生腐爛,牙齦也會逐漸萎縮。
最后,在步入衰老時,大腦和心臟也相繼出現問題,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健忘。很多老年性記憶力減退的人在不久后容易發展為老年癡呆。在55歲以下的女性和45歲以上的男性中,心臟病發病率不斷增加,如我們常見的冠心病等等。
此外,衰老后還容易出現骨關節問題,在邁入50歲后,很容易就出現膝關節、脊柱、髖、腰、頸等問題,比如骨質疏松、骨折等。
當身體經歷了上述這些衰老的過程,細胞猶如枯萎的花朵,沒了生機,人也就走進了死亡的大門。
大多數人在瀕臨死亡時,人體的各個器官運轉都會變得非常緩慢,大腦會逐漸處于缺氧狀態,心臟搏動微弱,體表變涼,隨著死亡的臨近,呼吸和心臟會停止,在幾分鐘后大腦最終會因為缺血、缺氧而死亡。
上文說了,心臟死亡和腦死亡之間相隔4~6分鐘,而恰恰在這幾分鐘內,人可能目睹了自己死亡后的全過程。
中國以社會臨床經驗來判斷死亡的標準,那就是心臟死亡,心臟死亡即心臟停止跳動、血壓為零,自主呼吸消失。
但是在這個階段,全腦功能并沒有永久性的喪失,這種感覺就像鬼壓床,你的身體被困住了,但是大腦卻無比地清醒。你能聽到親人對你挽留,能聽見兒女的哭泣,能感受到來自親人的不舍和溫暖,部分人甚至會貪戀這種感覺,感到愉悅。
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,薩姆·帕尼亞教授表示:“在心跳停止、大腦停止供血到死亡的數分鐘內,能夠檢測到比正常狀態下更活躍的腦電波,甚至超出了我們的想象?!?/p>
因此人在瀕臨死亡是,即使心臟已經停止跳動,但還是能夠聽到周圍的聲音,甚至能夠看到周圍發生的事情。
人在臨近死亡的時候,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表現:
? 手腳冰涼:由于臨近死亡時人體中循環的血液量驟減,皮膚會變得又濕又冷;
? 回光返照:這是一種臨近死亡的應激反應,在瀕臨死亡時,大腦會指示身體分泌更多激素來調動全身的所有積極因素,讓人從昏迷轉為清醒,精神變好,能吃能說,但持續的時間不長,有些人可以維持幾天,有些人可能只是幾個小時。
? 意識模糊:由于腦干以上的神經中樞功能被深度抑制或喪失,就會出現反應遲鈍、意識模糊的表現。
? 呼吸衰弱:在瀕臨死亡時,由于心臟跳動緩慢,全身的器官都逐漸停止工作,由于缺氧,呼吸就會逐漸變得衰弱,出現呼吸困難、胸悶胸痛等表現。
衰老是人體自然的生理現象,只有正確認識死亡,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意義。#39健康超能團##清風計劃#
參考資料:
[1].50歲后這些器官衰老的最快[J].老年健康,2017:22.
[2]無.腦死亡與“植物人”、心臟死亡的區別[J].招生考試通訊:高考版,2003:44-44.
[3]童坦君[1] 張宗玉[2].人為什么會老[J].健康指南:醫療保健服務,2015:21.
未經作者允許授權,禁止轉載
2023-09-03 15:37:29
2023-09-03 12:57:26
2023-09-03 12:53:28
2023-09-03 10:56:26
2023-09-03 10:51:27
2023-09-03 08:57:30
2023-09-03 07:57:27
2023-09-03 07:37:27
發表評論